当贾斯汀·加特林在2017年伦敦世锦赛百米决赛中击败博尔特时,全场哗然。这位饱受争议的美国短跑名将,用9秒92的成绩为自己写下了最戏剧性的注脚。从雅典奥运冠军到两次禁赛的"药罐子",再到35岁高龄站上领奖台,加特林的故事远比跑道上的10秒更跌宕起伏。
2004年雅典奥运会,22岁的加特林以9秒85力压群雄。梳着标志性脏辫的他,被视作美国短跑的新希望。但两年后,一则兴奋剂阳性检测结果震惊田坛——安非他命代谢物毁掉了他的卫冕梦。"我甚至不知道洗发水里含禁药成分",这个辩解在4年禁赛令前显得苍白无力。
2010年解禁回归时,加特林已是满脸胡茬的"大叔级"选手。当媒体追问"为什么还要跑",他擦拭着起跑器回答:"因为这里才是我该待的地方。"2012年伦敦奥运铜牌、2016年里约奥运银牌,他用比年轻人更严苛的深蹲训练,硬生生在博尔特时代撕开缺口。
"人们总说我是反派,但反派也需要救赎。"——2019年多哈世锦赛赛后采访
尽管职业生涯共收获12枚大赛奖牌(含奥运1金2银1铜),加特林始终活在质疑中。但连宿敌博尔特都承认:"他教会我们如何与时间赛跑。"2022年宣布退役时,40岁的他留下9秒74的PB,这个成绩至今排在历史第五。如今转型教练的他,正带着新一代选手重复那句名言:"枪响之前,永远别判自己出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