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射弩比赛上的民族标准弩混合团体赛。(民族画报记者 陈涛 摄影)
🏹 🏹 🏹
弩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历朝历代都在不断改进和完善
《战国策》载
“天下强弓劲弩,皆自韩出,
……
皆射六百步外”
早在战国
弩的射程就能达到六百步以外
2021年,“科技的力量”展览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图为铜弩机(战国)。(中新社发 田雨昊 摄影)
秦朝时
弩已大量装备军队。秦始皇陵曾出土上百件秦弩,里耶古城遗址中也出土了大量铜弩机、铜箭簇。里耶秦简中记载,“弩二百五十一,臂九十七,弦千八百一,矢四万九百。”
汉朝时
弩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通过改进瞄具“望山”,大幅提升了精度;普遍使用铜质“郭”(弩机匣),显著提升了强度;发明双臂上弦的擘张弩,脚踏上弦的蹶张弩,以及用绞车上弦的床弩,极大提升了杀伤力。弩成为汉朝“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底气。
唐朝时
弩的分类和使用更为细化。有步兵使用的擘张弩,骑兵使用的角弓弩,以及攻城拔寨、守护城池的各类中大型弩。唐杜佑《通典》载,“今有纹车弩,中七百步,攻城拔垒用之。”
宋朝时
弩在性能、规模和技术上都达到了巅峰。北宋神宗时有神臂弩(神臂弓),射程远、穿透力强且轻便,成为宋朝制式兵器。金朝大将金兀术曰,“吾昔南征,目见宋用军器,大妙者不过神臂弓”。南宋名将韩世忠又加以改进,制成“克敌弓”,可贯穿重甲。
床弩更是在宋朝演化出了“终极形态”——三弓床弩,又称八牛弩。弩床上联装三弓,形成合力,劲力远胜从前。所用箭矢以木为杆,以铁片为翎,状如标枪,号称“一枪三剑箭”,杀伤力极为惊人。
三弓床弩结构图。
恰恰是床弩这一大杀器,为宋辽百年和平提供了契机。北宋时,辽国大将萧挞凛率辽军大举南下,一路势如破竹,攻至澶州城(今河南濮阳)。《辽史》载,“进至澶渊,宋主军于城隍间,未接战,挞凛按视地形,取宋之羊观、盐堆、凫雁,中伏弩,卒。”这里提及的伏弩,就是具有超长射程的床弩。
辽军主帅未战而身死,成为宋辽和谈的重要原因。《辽史》载,“将与宋战,(萧)挞凛中弩,我兵(辽兵)失倚,和议始定。”宋辽订立和约,约为兄弟之国,史称“澶渊之盟”。此后宋辽百年间再未有大规模战事,礼尚往来,通使殷勤。
元朝时
大量制造床弩,又发明折叠弩、神风弩等大型弩。又在南宋突火枪基础上,研造出世界上最早的金属管式火器——火铳。火铳虽颇具威力,但装填费时、射速慢、射程近、精度低,故未能取代弩的地位和作用。
清朝时
清朝火器更为普及。雍正五年,全国军队武器中已经没有弩,占比最高的兵器是火枪。乾隆年间,行省军队开始配备弩,但规模有限。到清朝末期,弩在军队中已不见踪影。
火器的出现
让弩最终退出了战争舞台
来源: 12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监制/许雅妮 杨仕维
主编/华婉婷
编辑/姚慧玲
法律支持/海南日新律师事务所
©海南公共频道返回搜狐,查看更多